我所读的第一本书,是注音版的《生命的演化》。
现在想来,初次翻页的场景已经模糊,只依稀记得文字间迸发的那道闪电。它燃亮四十亿年前混沌原始的海洋,在翻滚的原始汤中创造出生命微光,于是第一批有机分子诞生,地球漫长的孤寂时代落幕。
那是生命的起源,亦是我阅读的起点。
关于读书的益处,先哲们早已道尽,无需再去赘述。许多鞭辟入里的箴言,连孩提时代的我,也能随口道来一二。只不过,彼时的我对那些话语并不在意。孩童的世界新生伊始,尽是等待探索的荒芜未知。阅读的动机仅出于好奇与有趣,并难以抵挡那种诱惑——书页翻动之间,现实便悄然退隐,墨字在脑中翻腾作种种奇景:从烟火缭绕的异国小街,到怒涛汹涌的漆黑海面,再到碧空无云的辽阔草野……我借由读书探索世界,踏上那些我未曾踏过,甚或不存在的风景;遇见那些我未曾见过,甚或不存在的人;经历那些我未曾经历过,甚或从未发生过的感动。
正是在这些故事中,我渐渐长大,自以为窥见了世界的棱角,对书籍的渴望也不再满足于那些刺激感官的冒险篇章。我开始涉猎那些被奉为圭臬的名著典籍——鲁迅笔下那些在铁屋中沉默窒息,在围观与自戕间徘徊的魂灵;托尔斯泰笔下宏阔如战场又精微如针尖的人生图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陈列的、带着铜臭与野心的各色标本……我读着,不再满足于仅是滑过词句的表面,而是极力想要触摸文字内里燃烧的火焰,审视那些自己曾宁愿视而不见的深渊:关于爱之脆弱、期冀之虚妄、以及生命本身那令人心碎的徒劳。
我读得越多,越感到一种奇异清醒带来的刺痛。世界似乎褪去了薄纱,露出了它粗粝矛盾,有时甚至荒诞不经的底色。然正是在这片底色之上,人性深处那些微光:那无需理由的怜悯;那在虚无深渊前依然选择创造的勇气;那于绝望中滋生的善意;才得以挣脱幻象的遮蔽,显露出纯粹、坚韧且撼人心魄的真实力量。
毫无疑问,我爱上了读书,而且读得更多了。
从那些精心雕琢的人物生平,到尘封的历史卷帙,再到力图捕捉现实的纪实文字……我渐渐意识到,自己正在构筑一处桃源,一处能让我暂时逃离物质世界纷扰的所在。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活中那些避无可避的枯燥与烦扰,大约都将在此搁浅,它们固然存在,但终究会显得渺小起来。
是书籍赋予我对抗一切苦难的勇气。只消翻开书页,我便是无形的神明,拥有洞悉时间与心灵的视野,行走在历史和天空之上,俯瞰世间一切尘埃。英雄的人生,王朝的兴衰,灾难的起末……书页化作灵魂无形的翅膀,助我在文字筑成的无穷世界中自由翱翔!
无法停止读书。
对现在的我而言,阅读的缘由早已不再重要,它变成了一种习惯,一种缠绕上生活、难以割舍的乐趣。
审视这种乐趣,自数十亿年前第一批原始细胞诞生起,生命被赋予的意义仅是存在与自我复制。直到数万年前猿人用手指在岩壁上划出第一幅壁画,繁衍与传承,才终于不再仅囿于血肉之躯的延续。一个王朝倾覆了,宫殿化为瓦砾,帝王的威名随风而散,然只要一卷史册尚存,后人便能从文字中窥见昔日的辉煌。
语言让思想有了力量,文字为语言插上了翅膀。至于书籍,书籍是文字的舟,承载精神的传承在岁月长河上永航。这是人类的伟大与骄傲之处,这是生命的璀璨与奇迹之处。多么奇妙的光景!书页超越时间,将不同时空的思想连接在一起:我们与千百年前的先贤智者共赏一句诗词,或也将与千百年后的伟人巨匠共品一段佳句;我们是物质空间中微不足道的尘埃,亦是精神汪洋中不可或缺的涓流;我们共同奏响轰鸣寰宇的伟大序曲,谱写这永不终结的文明乐章。
是啊,宇宙的戏谑是从无到有随意出生命的奇迹,故而抗争便是超越原始本能的深虑,宣示着我们来过,且绝不仅只因我们来了。
当然无法忘记那道闪电,四十亿年前,它是劈分混沌海洋的原初之火,四十亿年后,它是深烙进我思想中的启智之光。自此书页翻动,我们阅读,在注定流逝的时间里,固执地用他人思想的星火,点燃自己那微弱的、名为“理解”的篝火。这篝火驱不散永恒的寒夜,也照不亮最终的深渊,但至少此刻,在它摇曳的光晕里,你确凿无疑地存在着,并轻声对那无边的寂静说:“我读,故我在此。”
此时此刻,我清楚地知道,我的读书故事……我们的读书故事早已开始,并将继续书写下去。
由你,由我,由他。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36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