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第六届新华文化艺术节的首场活动——“文化新使命 奋进勇担当”主题演讲比赛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历经两个月的筹备组织,来自全区的34名选手组成20支队伍开展激烈角逐,通过反复改进细节、精心打磨稿件、不断精益求精,呈现了一场语言艺术盛宴。为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展现集团职工风采,现推出演讲比赛作品展示专栏,供大家学习借鉴。
【本期刊登第十五组作品】
演讲题目:《北疆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演讲形式:演讲+背景视频
报送单位:乌兰察布市子公司
演讲选手:
李嘉鑫,男,化德县分公司门市部职员。
董舒言,女,察右中旗分公司门市部职员。
内容简介:平凡身影书写不凡史诗,无言坚守铸就文化丰碑!选手用精彩的演说致敬每一位扎根北疆的文化守望者,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笔墨记录时代,用热爱守护着北疆大地的文化根脉。
【演讲稿】
北疆文化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董: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
今天,当“文化”二字从我们唇齿间流淌而出,它究竟是什么?是静卧于书页间沉默的智慧?是舞台上瞬间迸发的华彩?不,它是更磅礴、更深沉的存在——它是我们血脉中奔涌的根魂,是这片辽阔土地上所有心灵彼此靠近、同频共振的磅礴伟力!
李:当《诗经》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的呦鸣穿越三千年时空,当书香浸润北疆大地的每一寸土壤,我们——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正以书籍为火把,照亮民族团结的征程。今天,请允许我们以赤诚之心,讲述那些在书脊间、在书页中、在文化传承的星河里闪耀的使命。
董:这使命,在每一次真诚的传递中化为不朽的桥梁。记得去年夏天,一位来自浙江的游客走进我们的“红石榴书屋”。他戴着遮阳帽,手里攥着旅游地图,目光在书架间徘徊。我上前询问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听说乌兰察布有‘草原博物馆’的美称,想带本介绍当地文化的书给孩子……”,我立刻想起书架上那本图文并茂的《金色乌兰察布》,我翻开那达慕大会的插图,讲解“男儿三艺”中摔跤手的银腰带如何闪耀着民族智慧,当他看到草原的晨雾在书页间氤氲,忽然轻诵:“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那一刻,汉诗与蒙地的风景在书中共鸣,他的眼睛亮如草原的星辰:“原来文化真的能让千里之外的土地成为心灵的故乡。”这便是文化的魔力:一本好书是跨越山海的信使,一次讲解是连接心灵的桥梁,一场共鸣是民族团结的星火。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我们手中的每一本书,都在续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中国故事。
李:这使命,更在每一次无畏的奔赴中淬炼成金。在集团推动“北疆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还记得去年冬天,我们带着流动售书车走进苏木(乡镇)的草原书屋。零下20度的寒风中,一位老牧民捧着新到的《美丽牧区》,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跟我说:“这本书好啊!教我们怎么让草场更绿,牛羊更壮,子孙后代才能一直守着这片土地。”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我们送来的不只是油墨纸张,是党和国家的深切关怀,是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红柳般在边疆深深扎根的庄严实践!
董:1947年的乌兰浩特,内蒙古新华书店如同一颗火种,在草原升起第一缕文化炊烟。恰如《周易》所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的集团从传统书店到“文化+多元”业态,正以“星火燎原”之势编织北疆文化网络。
李:这是属于文化工作者的黄金时代,更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奋斗征程。当我们在书脊间拾起文明的碎片,在书页中编织团结的经纬,便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
董:站在“十五五”规划的起点,我们的蓝图已然铺开: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我们更以“智慧新华”系统为桥,续写在北疆大地上新的文化史诗。
李:让我们共同构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合:巍峨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