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使命 奋进勇担当”主题演讲比赛展示(9)

2025-09-04 16:08 来源: 本站 访问量: 190 views 字号:

 8月15日,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第六届新华文化艺术节的首场活动——“文化新使命 奋进勇担当”主题演讲比赛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历经两个月的筹备组织,来自全区的34名选手组成20支队伍开展激烈角逐,通过反复改进细节、精心打磨稿件、不断精益求精,呈现了一场语言艺术盛宴。为大力弘扬企业文化、展现集团职工风采,现推出演讲比赛作品展示专栏,供大家学习借鉴。

【本期刊登第五组作品】

演讲题目:《最后一公里的温度》

演讲形式:演讲+伴奏+PPT

报送单位:教育图书子公司

演讲选手:孙浩,男,教材事业部职员

内容简介:一公里很短,却丈量出文化为民的深度;微光虽弱,却汇聚成照亮北疆的星河!最后一公里,或许是一段不算长的距离,但承载着贴心的关怀、真诚的服务和把温暖送到身边的执着。

【演讲稿】

《最后一公里的温度》

大家好!

我是来自教育图书有限公司的孙浩。我演讲的题目是《最后一公里的温度》。

在信息化时代,也许我们有过同样的疑问,以纸质图书为主业的新华人,价值坐标在哪里。

五年前,我入职新华,周围常常有这样的声音,“书店?”“卖书的?”甚至于“研究生去卖书?”那时的尴尬和语塞,让我困惑:我的价值,仅仅是“图书搬运工”吗?

这份困惑,在真正走进工作后才得以解开。

记得实习时,送书到校,当司机师傅将一捆捆的教材扔到地面时,接收老师看着地面上如小山包一样的教材,犯了难。难为情的请我帮忙,我们用了半天的时间将教材一摞一摞从一楼送到四楼,归类,点数,签收。签收老师最后说,今天幸亏有你。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最后一公里”的温度。在后来,我们冒着严寒,从十几个货台的课本里,挑出适合未成年管教所用的教材,为他们送去知识的新起点。去年,校园霸凌现象频发,我们第一时间引入相关产品。这些瞬间,重新定义了我的坐标:我们不是简单的“搬运工”,而是服务教育的问题解决者。也正是这些有温度的体验,让我们在面对浪潮时有了底气和方向。

时代的浪潮席卷而来,张雪峰团队年销百万册教辅的案例,猛烈地叩问着传统模式。新华书店飘扬的那缕书香,如何在奔涌的洪流中飘得更远、沁得更深?

关键,在我们每一个新华人连接的“最后一公里”。

在教育厅时,接到过一个电话,一位外地母亲述说着她三年级孩子上不了学的困难,学校已经开学一个月了,说第二句话时已经泣不成声。我把负责相关工作老师的电话给了她。几天后,我又接到了这位家长的电话,说上学问题解决了,但孩子没有课本。哎,这更是的本职工作了。我通过我所能链接的“每一公里”最后完成了一位母亲的殷切希望。那新华书店链接的“每一公里”呢?我们拥有240个网点,服务上万家草原书屋,链接着3000余所学校。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本地需求的深度理解与资源整合能力,这是无法复制的“最后一公里”的温度。我们曾通过空运在一天之内将几千公里外的课本送书到校,也曾将农技书通过层层链接,送到偏远的嘎查、牧区。我们更可以将服务延伸:让联合开发的教辅形成“诊断-答疑-跟踪”的闭环,精准对接“最后一公里”的学习需求;让我们的网格员成为扎根社区、懂教育的“知识顾问”,用专业能力,在“最后一公里”提供不可替代的解决方案。当然,这“每一公里”更要留下有温度的接口,在互联网的缝隙里,还有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牧区留守儿童、特殊教育的孩子。

五年前,我不知如何回应“卖书的”调侃。今天,我可以坚定地说:我是一名“最后一公里”的守护者,守护那连接知识与人心的一公里,守护那份在算法洪流中弥足珍贵的温度,这,也是我们新华人书写时代答卷最好的方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