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正创新,是老字号国有文化企业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传家法宝,也是构筑品牌优势、实现长远发展的不二法门。”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秦建平接受百道网采访时表示。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国有文化产业“第一股”,以全区新华书店和外文书店战略性重组完成的内蒙古新华发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2021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实现内蒙古自治区企业A股上市近十年零的突破。在坚守主责主业的同时,集团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延伸产业链,拓展教育装备、研学旅行、文创产品、互联网+等产业项目,为集团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百道网:今年,集团继2019年、2022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奖之后,摘得首次设置的“2024·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殊荣。集团的成长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过去的十年里,集团的成长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秦建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集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耕主业、强基固本,改革引领、创新驱动,经济效益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先后荣获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优秀企业、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两次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2024年荣膺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旗下多家企业荣获全国及自治区先进集体、工人先锋号、中国最美书店等近百项荣誉。
近年来,集团围绕主业精耕细作,形成了以图书为基础、“两教”为根本、文化为灵魂的经营理念。在坚持做好传统主业的同时,积极推动传统业务转型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了幼教、中职、高等院校及教装、研学旅行业务,整合了全区大中专、中职业务,开拓了学前教育及教育装备市场,形成了一条较完整的产业链。此外,集团将数据资源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建成了集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于一体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一个大脑、五个平台、N个单元”的完整体系,不仅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还统一整合了业务资源,实现了业财融合,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需求,迈出了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型的第一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集团还立足长远、不断发力,确定了城市文化运营商的定位,积极推进文化物流基地、文化产业园区和文化综合体项目建设进程,跑出了集团转型发展的“加速度”。
百道网:内蒙新华2021年主板上市,2023年实现营收、利润双增长,保持了稳健高效的发展势头。近年来,集团内塑品牌、外要收益,是坚持了怎样的经营理念,制定了怎样的长期经营策略?
秦建平:近年来,集团在守正中留住特色,在创新中接续发展。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推进国有文化企业发展的政治优势,在承担重大任务的时候,在遇到困难挑战的时候,更突显出集团各级党组织的主心骨作用和价值。特别是广大基层一线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工作关系最直接,与员工群众关系最紧密,是最基础、最关键的政治优势。二是坚守主业不折腾。集团围绕主业精耕细作,夯实了发展基础,强化了市场主体地位,全力构建企业发展新格局。强化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提出了服务精准、管理精细、措施精益、监督精确的“四精”管理理念,发行网点不断优化、服务模式不断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项目建设不断推进,主业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三是深化改革不懈怠。集团全面落实关于国企改革发展的指示精神,深化国企改革,把改革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激发出活力,转化为生产力。集团在财务业务整合、选人用人制度改革、薪酬制度改革上一直探索前行,为国有文化企业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集团将继续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融合,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作用,加强服务能力、创新方式方法,持续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精神粮仓”,为北疆文化矗立“精神地标”,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注入“精神力量”。
实体门店支撑了新华发行集团几十年来稳定、持续、高效、深入的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必将成为未来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以市场需求为要务,以服务创新为抓手,集团围绕实体书店的升级转型,在全区展开了一场远不止于书店本身的场景革命,让文化服务走出书店,构建了遍布全区12盟市及所辖旗县、乡镇的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上云端,全面推广智慧书城网上发行渠道,线上带货直播间、利用知名平台进行线上销售,让文化服务直抵群众,让文化资源触手可及。
百道网:当前整体的行业数据显示出下滑趋势,尤其实体门店创新经营困难。但实体门店是新华书店的根本所在、发展的动力之源。近年来,集团在推动门店升级转型、门店体系建设、拓展门店场景等方面,做了哪些布局和规划?
秦建平:近年来,集团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聚焦实体书店转型升级,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探索多元经营、强化线上布局、提升服务水平,使实体书店融入城市发展,更加广泛地深入到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
一是推动升级改造,构建新型阅读空间。集团对全区实体书店进行形象、业态、营销、服务“四个升级”,实施了图书+咖啡+文创的“三位一体”服务模式,还在全国率先开创了实体书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新模式,落成国内首家沉浸式汉字科技研学基地,把实体书店建设成集阅读学习、展示交流、聚会休闲、创意生活、研学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式文化场所。二是推动“七进”工程,拓展全民阅读阵地。通过实体书店“七进”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地扩大营业网点数量和规模,目前已建成“七进”工程店130余家。在内蒙古党校开设的无人值守书店,开创了全国无人值守书店的先例。马文化、喵主题、红色主题等特色书店将北疆大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与潮流时尚的文化创意相交融,成为新型文化体验空间,吸引了各地读者纷纷前来打卡。同时,集团在偏远、贫困地区及网点空白区援建农牧区家庭书屋70家、配备自动售书机55台、流动售书车30辆,每年开展流动售书2000余场,进一步延伸了集团的服务半径,创造了时时能读书、处处有书读、人人可读书的文化条件。三是推动双线融合,激发实体书店活力。集团积极发挥线下场景优势,持续拓展网络发行渠道,“内蒙新华马上购”微信小程序服务范围覆盖至行政村,结合抖音、美团、京东等运营平台,形成了全渠道融合发展的新零售模式。各成员企业相继组建直播运营团队,常态化开展直播带货,构建起多媒体营销矩阵,重塑了数字化时代实体书店的竞争力与价值。
百道网:集团作为深化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主体单位,近年来在服务读者文化续期、提升文化服务质量、触达“最后一公里”等方面,都做了哪些积极的探索?
秦建平:集团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双效统一,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每年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近万场、流动售书两千余场,连续8年推出“书香伴你过大年”大型公益活动,与朗读者、书店奇妙夜等活动成为全民阅读优质品牌,为北疆地区广大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每年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文化惠民、名家签售等全民阅读活动,多名国内知名作家、学者走进内蒙古与广大读者深入交流,将文化服务触角延伸到城乡各地。持续做好全区1万余家草原书屋的出版物更新补充工作,打造了“内蒙古数字草原书屋”平台,提供各类电子图书与听书资源,吸引了众多群众参与其中,成为了集书香阅读、文化活动、文创交流于一体的全方位文化社交空间。
为了解决基层群众买书难、看书难的问题,集团制定了“鸿雁图书悦读”计划,通过“书店+图书馆”的合作模式,开创了全国图书共享借阅的新模式,并将草原书屋纳入“鸿雁悦读”计划服务体系。该项目不仅在第四届中国创新博览会进行了展示与推广,还入选了中组部选编的攻坚克难案例丛书文化建设卷,是文化建设卷唯一一个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案例,在全国形成示范效应。
“阅旧知新 图书共享”公益项目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通过对捐赠图书进行统一消杀、分拣、分类、包装后捐赠到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社区街道、贫困学校、边防哨所、草原书屋等,促进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构建起了全民阅读服务新生态。
当业务整合从教育服务延伸至文化消费,也意味着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经营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必须做好一头一尾的带头和后台支撑工作。为此,集团注入300万元创新基金成立创新工作室,每年邀请全国行业内专家学者开展创新论坛,征集创新课题和“金点子”。多家分子公司与区内外先进单位结成对子,高效赋能集团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同时,集团实施了主体责任交流机制,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激发了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
百道网:当业务创新、技术迭代与读者需求同时向前快速推进,出版发行行业的人才缺口也极大地呈现了出来。为保证多元业务健康平稳发展,集团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和人才制度建设上都有哪些举措?
秦建平:近些年由于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读者阅读习惯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出版行业需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这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灵活和创新的思维,但针对行业内的专业教育和培训项目也比较缺乏,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受到挑战。面对上述困难,集团现有的“十四五”发展战略、干部培养规划、育苗计划,使集团人才培养发展目标更加明确。近年来我们坚持老中青“三用”原则、学历能力“两用”思路,同时薪酬改革、干部竞聘、主体责任交流稳步推进,百人计划、竞聘上岗、干部交流、上挂下派持续实施,真正打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环境,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集团每两年举办一次业务技能大赛,通过岗位练兵、以赛促学,打造了一批服务群众的行家里手、业务标兵,两位技术能手荣获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27名优秀选手荣获“自治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和谐动力竞相迸发,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格局正在形成。